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箭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箭痔,中醫病名,屬內痔之特殊證型,特徵為排便時血出如箭,其勢急驟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明確記載:「與內痔同,但無痛癢為異耳,如大解則鮮血如箭。」此症乃因內痔瘡核損及陽明經脈,致血熱妄行,或中氣下陷、統攝無權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熱傷血絡:過食辛辣炙煿,濕熱內蘊,下注大腸,灼傷腸絡,血溢脈外。
  2. 氣虛失攝:脾虛氣弱,清陽不升,固攝無力,血隨氣陷而暴注。
  3. 風火相煽:肝經風火下迫,迫血妄行,如《醫宗金鑒》所言「風火燥熱客於大腸」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排便時肛門出血呈噴射狀,色鮮紅,量多如箭離弦。
  • 痔核表面可見搏動性出血點,多伴隨肛門灼熱感。
  • 若久病未癒,可兼見面色蒼白、神疲乏力等血虛證候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血熱妄行證

    • 治法:清熱涼血,解毒通絡
    • 方藥: 涼血地黃湯(《外科正宗》)加減,重用生地黃、黃芩炭、槐花炭。熱甚者可配合 百草丸(《醫宗金鑒》)以瀉火止血。
  2. 脾不統血證

    • 治法:益氣升提,固脫止血
    • 方藥: 補中益氣湯(《脾胃論》)合 蝟皮象龍丸(《外科大成》),加阿膠、血餘炭。
  3. 風火下迫證
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肝,瀉火寧絡
    • 方藥: 槐角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去當歸,加梔子、龍膽草。

外治與針灸

  • 艾灸法:取 承山穴(足太陽膀胱經),有行氣活血、收斂止血之效。
  • 枯痔療法:以五倍子、明礬等腐蝕痔核,適用於絡破血溢難止者。
  • 結紮術:對搏動性出血點施行絲線結紮,阻斷血供(見《外科啟玄》「纏扎法」)。

古籍考據
《瘍科心得集》強調:「血箭痔多緣陽明燥金之氣太過。」治療上除瀉火外,需顧護津液,可佐以玄參、麥冬滋陰潤燥。另《外科正宗》載「墜血法」,以重鎮之品如代赭石研末外敷,今罕用而理法猶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