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結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結胸

病證名

一、邪熱瘀血結胸證

「血結胸」乃中醫證候之一,主要因邪熱與瘀血互結於胸膈所致,屬結胸證的一種。此證常見於熱病過程中,因血熱妄行而致吐血、衄血未盡,瘀積上焦,阻滯氣機而成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胸腹脹滿硬痛,甚則拒按
  • 身熱不退,或煩躁不安
  • 漱水不欲咽(渴不欲飲)
  • 善忘如狂,神志異常
  • 大便色黑,小便利

病因病機
此證多由傷寒陽證熱入血室,或熱邪熾盛,迫血妄行,瘀血蓄積上焦(胸膈、心下部位),導致氣血壅滯,經絡不通。瘀熱互結,擾亂神明,故可見神志異常如狂等症。

治法
以「活血祛瘀、清熱涼血」為主,兼以通下。

方劑選用

  1. 犀角地黃湯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):

    • 組成:犀角(今多用水牛角代)、生地黃、芍藥、牡丹皮。
    • 功效:清熱涼血,化瘀解毒。
    • 適於熱入血分,瘀熱內結之證。
  2. 抵當湯(《傷寒論》):

    • 組成:水蛭、虻蟲、桃仁、大黃。
    • 功效:峻下瘀血,破結逐瘀。
    • 用於瘀熱結於下焦,蓄血重症。
  3. 桃核承氣湯(《傷寒論》):

    • 組成:桃仁、大黃、桂枝、甘草、芒硝。
    • 功效:瀉熱逐瘀,通下瘀血。
    • 適用於瘀熱互結,兼有腑實者。

二、婦人經期血結胸證

婦人於經期或經後,因外感寒熱之邪與血相搏,瘀血阻滯經絡,亦可形成血結胸證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胸腹疼痛,牽連腰脅、背膂
  • 痛勢劇烈,拒按,甚則抽搐
  • 經行不暢,或經後腹痛不止

病因病機
此證多因婦人經期或產後,血室空虛,復感寒熱之邪,邪與血結,氣血鬱滯而成。若經血未盡或離經之血未散,瘀阻於胸膈、胞宮等處,則可致疼痛劇烈。

治法
以「活血散瘀、行氣止痛」為主。

方劑選用

  1. 海蛤散(《醫學綱目》):

    • 組成:海蛤殼、滑石、甘草等。
    • 功效:化結散瘀,疏利胸膈。
    • 適用於瘀血結胸,氣滯疼痛者。
  2. 元胡索散(《濟生方》):

    • 組成:延胡索、當歸、蒲黃、赤芍等。
    • 功效:活血行氣,通絡止痛。
    • 用於瘀血內阻,經絡不通之胸腹疼痛。

相關條目

血結胸當與其他結胸證(如水結胸痰熱結胸等)相鑑別:

  • 水結胸:以水飲停聚為主,可見心下硬滿、按之如水囊。
  • 痰熱結胸:痰熱互結,常見胸悶咳喘、痰黃稠黏。
  • 血結胸:瘀血內結,痛處固定拒按,並見神志異常或經血異常。

古籍參考

  • 《傷寒全生集》:「傷寒陽證,吐衄血不盡,蓄在上焦……名血結胸。」
  • 《雜病源流犀燭》:「血結胸……此惟婦人有之,因患傷寒,經血適來凝滯。」

血結胸之辨證須結合脈證,審其瘀熱輕重,以選用相應治法,使瘀去熱清,氣血調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