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經

血經,又稱月經,是指婦女每月一次的生理現象,是子宮內膜脫落並隨經血排出體外的一種週期性生理變化。

月經的形成與卵巢的週期性排卵有關。在卵巢的週期性排卵作用下,子宮內膜發生週期性增生和脫落,並伴隨有經血的排出。

月經的週期一般為28天左右,但也有個體差異,有的可短至21天,有的可長至35天。

月經的量一般為30~50毫升,但也有個體差異,有的可多至100毫升,有的可少至10毫升。

月經的顏色一般為暗紅色,但也有個體差異,有的可呈鮮紅色,有的可呈淡紅色。

月經的質地一般為稀薄,但也有個體差異,有的可呈粘稠狀,有的可呈水樣狀。

月經的重要性

月經是女性生殖系統正常發育和功能的標誌,也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。月經的正常與否,可以反映女性生殖系統的健康狀況。

如果月經出現異常,如月經量過多、月經週期不規律、月經顏色異常、月經質地異常等,則可能是某些婦科疾病的表現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。

月經不調的原因和治療

月經不調指的是月經週期、經期、經量、經色等方面出現異常的情況,常見原因包括內分泌失調、子宮疾病和其他疾病。

  • 內分泌失調是導致月經不調最常見的原因,可能由情緒波動、精神壓力、睡眠不足、營養不良、疾病等因素引起。
  • 子宮疾病也是常見的導致月經不調的原因,包括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炎、子宮息肉等。
  • 其他疾病,如甲狀腺疾病、糖尿病等,也可能導致月經不調。

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因病因而異。對於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月經不調,可通過改善生活方式、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。對於子宮疾病引起的月經不調,則需要適當的治療。

月經不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不孕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出現月經不調情況時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