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厥之中醫詳述
血厥乃中醫厥證之一,可分為兩大類別,其病因病機及治法各有特異。
血厥之分類與病機
1. 郁冒型血厥
此型又稱郁厥,首見於《普濟本事方》卷七所載:「郁冒,亦名血厥。」其發作特徵為:患者平素無明顯疾狀,突然神識昏蒙,目閉口噤,厭聞人聲,歷時稍長方醒。此證多因體內熱邪上擾,引動肝風,致氣血郁滯而發。尤以婦人易患此症,蓋女子以血為本,氣血易受情志影響而波動。《類證治裁·厥症》明言其治法當用羚羊角散,取羚羊角平肝息風、清熱鎮驚之效。
2. 失血型血厥
此型復可細分為二:
- 血脫厥:見於大量失血後,如吐血、衄血過多,或婦人產後失血量巨。《醫林繩墨·厥》描述:「有血厥者,因而吐衄過多,上竭下厥,先致足冷,有如水洗,冷過腰膝,入腹即死,此血竭而作厥也。」其病機為陰血驟失,陽氣無所依附而散越,形成氣隨血脫之危候。
- 血逆厥:源於《內經》「血之與氣並走於上」及「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」之理論。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闡明此為氣機逆亂,裹挾血液上沖巔頂所致。
治療法則與方藥
1. 血脫厥之救治
急則治標,需立止其血,速固其脫:
- 外治法:以大蒜搗爛敷湧泉穴,或頻擦腳心至熱,此法取引火歸元、溫通經脈之意。
- 內服方:用二陳湯加人參、白術、當歸、炒黑乾姜,旨在健脾益氣、溫中攝血。
- 重證選方:《赤水玄珠·厥證門》薦芎歸養榮湯或十全大補湯峻補氣血,元氣欲脫者急投獨參湯大補元氣。
2. 血逆厥之調治
以「氣行則血行」為綱,當先調氣降逆:
- 通瘀煎:適用於氣滯血瘀之證,功在行氣活血。
- 化肝煎:專治肝氣橫逆、血隨氣逆之候,能平肝降逆、涼血和營。
辨證要點
血厥需與他類厥證相鑑別:
- 郁冒型者,當察其發作前之情志因素及熱象。
- 血脫厥必見失血病史及氣血虧耗之徵。
- 血逆厥常有暴怒誘因及氣血上衝之候。
歷代醫家強調血厥危重,尤以血脫為甚,若救治不及時,可致陰陽離決。明·張景岳於《景岳全書》中特將此證單列,示人不可輕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