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血厥,病證名。厥證之一。
1.即鬱冒,由熱升風動引起。《普濟本事方》卷七:「鬱冒,亦名血厥。」《類證治裁.厥症》:「鬱厥亦血厥症,平居無疾,忽默默無知,目閉口噤,惡聞人聲,移時方寤。由熱升風動,鬱冒而厥,婦人多有之。羚羊角散。」
2.因失血過多或血逆所致厥證。《醫林繩墨.厥》:「有血厥者,因而吐衄過多,上竭下厥,先致足冷,有如水洗,冷過腰膝,入腹即死,此血竭而作厥也。」治宜急用大蒜搗爛,敷於涌泉,或以熱手頻擦腳心;次用二陳湯加人參、白術、當歸、炒黑乾薑。《赤水玄珠.厥證門》治吐衄不知人而厥者,用芎歸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,或獨參湯。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血厥之證有二,以血脫血逆皆能厥也。血脫者,如大崩大吐,或產血盡脫,則氣血隨之而脫,故致卒僕暴死。」「血逆者,即經所雲‘血之與氣並走於上’之謂,又曰‘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’之類也。夫血因氣逆,必須先理其氣,氣行則血無不行也,宜通瘀煎或化肝煎之類。」
血厥,是指由於血液虧虛或血液逆行,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的一種病證。血厥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、四肢冰冷、心慌氣短、頭暈目眩、耳鳴耳聾、失眠多夢、健忘失神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無力等。
血厥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1.血液虧虛:由於長期貧血、久病體虛、大出血等原因,導致人體血液不足,血液運行不暢,就會出現血厥的症狀。
2.血液逆行:由於情志不遂、肝氣鬱結、氣滯血瘀,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逆行上沖,就會出現血厥的症狀。
3.其他原因:如外感風寒、內傷濕熱等,也可能導致血厥的發生。
血厥的治療,主要以補血活血、通絡止痛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丹參、桃仁、紅花等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血厥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1.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以增強體質。
2.避免情緒激動,保持心情舒暢。
3.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4.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5.在寒冷的季節,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6.如果出現血厥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