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血渴,病證名。
1.因失血所致的口渴症。《證治要訣.拾遺門》:「諸失血及產婦蓐中渴者,名曰血渴,宜求益血之劑。」用四物湯、十全大補湯等方。
2.泛指勞傷元氣及失血所致的口渴症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五:「內傷勞役,精神耗散,胃氣不升,或血後亡津,名曰血渴。」治宜健脾養血,用理脾益榮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味補飲、當歸養血湯等方。
血渴,是指因失血或勞傷元氣所致的口渴症。其主要症狀為口渴,飲水不止,但不喜冷飲,小便短赤,舌質紅,苔薄,脈細數。
血渴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1.失血:由於外傷、內出血、產後出血等原因導致血液大量流失,造成體內血液不足,津液不能正常化生,從而出現口渴的症狀。
2.勞傷元氣:由於過度勞累、久病體虛等原因導致元氣耗損,脾胃功能失調,運化水液功能下降,從而出現口渴的症狀。
血渴的治療方法,主要以益氣養血、生津止渴為主。可選用四物湯、十全大補湯、理脾益榮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味補飲、當歸養血湯等方。
血渴的預防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1.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2.飲食清淡,營養均衡。
3.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4.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5.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