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瘤又稱血瘰癧,是一種瘤腫,其中皮肉中忽然腫起,初時大小如梅李,漸漸變大,不會癢不會痛,觸摸時柔軟,這就是血瘤。如果不治療,它可能會持續增大,甚至可能變得不可治療,但並不是致命的疾病。血瘤多因為火旺逼血沸騰,同時也被外邪影響而產生。病人身上的瘤體會由小漸大,顏色呈現紫紅色,觸感軟硬不一,有時會看到紅絲纏繞其上,或者因摩擦而流出不止的鮮血。血瘤最常見於脣、頸部和四肢,偶爾也會出現在腹部和背部。治療血瘤應該以涼血養血,滋陰抑火為主。芩連二母丸是常用的處方之一,其成分包括黃芩、連翹、赤芍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丹參、生地黃、白朮、茯苓和甘草。黃芩、連翹、赤芍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和丹參能清熱涼血、活血化瘀,而生地黃、白朮、茯苓和甘草能滋陰養血、健脾益氣。這個方子可以在血瘤治療中起到清熱涼血、活血化瘀、滋陰養血的作用。

預防血瘤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熬夜、酗酒、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;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等刺激性食物;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;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精神刺激;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血瘤是一種良性腫瘤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以導致瘤體破裂,引起大出血,嚴重威脅生命安全,所以一旦發現血瘤,應盡早就醫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