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秘

血秘是中醫學特有的病證名稱,指由血虛津枯或跌打瘀滯等因素所致的大便秘結不通之證。此證不同於常見的熱結便秘或氣滯便秘,具有獨特的病因病機與治療原則。

病因病機

血秘的成因主要可分為虛實兩類:

虛證血秘

  1. 血虛津枯:多見於老年人、產後婦女,或因久病耗傷陰血,致腸道失潤
  2. 腎陰虧虛:腎司二便,腎水不足則大腸失於濡養
  3. 過汗、過利:汗出過多或利尿太過,導致津液損傷

實證血秘

主要為跌打損傷後瘀血內停,阻滯氣機,影響腸腑傳導功能

臨床表現特徵

血秘患者多見:

  • 大便乾結如羊屎
  • 排便困難但無明顯腹脹痛
  • 面色不華、唇甲色淡(血虛型)
  • 或見局部瘀斑、疼痛拒按(瘀血型)
  • 舌淡或紫暗,脈細澀

治療方法

血虛津枯型

治則:養血潤燥 方藥

  • 蓯蓉潤腸丸:補腎益精、潤腸通便
  • 更衣丸:潤燥通便之代表方
  • 四物湯加減:配麻仁、杏仁等濡潤之品,標本兼治
  • 生脈散合增液湯:適用於氣陰兩虛兼便秘者

腎陰虧虛型

治則:滋補腎陰 方藥

  • 六味地黃丸為基礎,酌加肉蓯蓉、當歸等潤下之品
  • 左歸丸加減:適用於真陰不足之重症

瘀血阻滯型

治則:活血化瘀、通腑導滯 方藥

  • 桃核承氣湯:破血下瘀
  • 血府逐瘀湯加減:理氣活血
  • 復元活血湯:適用於跌打損傷後瘀血便秘

輔助療法

  1. 針灸治療

    • 取穴: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太溪等滋陰養血
    • 瘀血型可加血海、膈俞活血化瘀
  2. 食療調養

    • 黑芝麻、松子仁等富含油脂之品
    • 當歸生薑羊肉湯適用於血虛寒凝者
    • 桑椹膏、蜂蜜等滋陰潤腸

在中醫理論體系中,血秘的辨證強調「治病求本」,根據不同證型選用相應治法,而非單純使用瀉下藥物。歷代醫家對此證的論述豐富,如《醫碥》中明確區分了血虛與瘀血兩種血秘的病機與治療差異,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