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磁鋒砭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磁鋒砭法
磁鋒砭法為中醫傳統外治法之一,屬「砭術」範疇,源於古代以石為針的砭石療法,後世演變為利用磁器鋒刃或特製磁針施術。此法結合「刺絡放血」與「磁療」雙重作用,主要用於瀉熱解毒、活血散瘀,尤擅治療小兒丹毒、癰腫瘡瘍等實熱證候。

操作方法
據清代《幼幼集成》記載,磁鋒砭法需選用上等青磁器,敲擊取鋒銳薄片,以竹箸夾緊固定,露鋒尖約一分許。施術時對準患處(如丹毒紅腫部位),以另一竹箸輕叩磁鋒上端,使表皮微破,令惡血自出。其要領在於「輕而疾」,以出血如珠為度,避免過深傷絡。

作用機理

  1. 瀉熱排毒:丹毒多因血分熱毒熾盛,磁鋒刺血可直泄熱邪,符合《內經》「菀陳則除之」之則。
  2. 磁氣導引:古醫家認為磁石具「引氣下行」之性,能助血行並引火歸原。明代《本草綱目》載磁石「治周痹風濕」,砭法結合磁性,可增強通經逐痹之效。
  3. 調氣活血:通過局部刺激絡脈,調動經氣運行,改善氣滯血瘀病理狀態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小兒丹毒:發於頭面或下肢的赤遊丹,砭後常配合清熱涼血藥外敷。
  • 癰疽初起:未成膿時砭之可阻截熱毒蔓延。
  • 風熱喉痹:於少商、商陽等井穴施砭,瀉肺胃實熱。

學術淵源
此法與《黃帝內經》「鋒針」療法一脈相承,而磁器之用則見於唐宋以降醫籍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亦提及「磁針砭血」治喉風急症,足見其於急症處理之價值。磁鋒較金屬針更具「清透」特性,符合小兒「臟氣清靈」之體質特點,故兒科應用尤廣。

磁鋒砭法體現中醫「簡、便、驗、廉」特色,雖近代臨床使用漸少,然其結合材質特性與治療理念的思路,仍為傳統外治技術之重要遺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