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熱月經過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熱月經過多
定義與病因
血熱月經過多屬中醫婦科常見病證,指因體內熱邪熾盛,擾動血分,導致衝任不固,經血量明顯增多或經期延長。其成因可分為實熱與虛熱兩類:
- 實熱證:多因陽盛體質,蘊生內熱;或過食辛辣溫燥之物(如椒、薑、酒),熱積於衝任;情志鬱結,肝鬱化火;或外感熱邪(如風熱、暑熱)內傳,灼傷血絡,迫血妄行。
- 虛熱證:素體陰虛,或久病耗傷陰液,虛火內擾血室,血海不寧而致經量過多。
臨床表現
- 實熱證:經血色深紅或紫紅、質地黏稠,夾雜小血塊;月經量多或逾期不止,伴有腰腹脹痛、心煩易怒、面赤口乾、身熱汗出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- 虛熱證:經量多但色鮮紅,質略稠,午後潮熱,顴紅盜汗,五心煩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療原則與方藥
-
實熱證
- 治法:清熱涼血、固衝止血。
- 方藥:
- 清經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加阿膠:丹皮、地骨皮、白芍、熟地、青蒿、黃柏、茯苓,佐阿膠滋陰止血。
- 先期湯(《證治準繩》):黃芩、黃連、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知母、阿膠,適用於熱盛兼血虛者。
-
虛熱證
- 治法:滋陰清熱、固衝調經。
- 方藥:
- 兩地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:生地、玄參、白芍、麥冬、地骨皮、阿膠,滋陰降火為主。
- 固經丸(《證治準繩》):炙龜板、白芍、黃芩、黃柏、樗根皮、香附,可加益母草炭、馬齒莧增強止血之效。
辨證要點
- 實熱與虛熱之別,關鍵在於熱象與陰虛表現:實熱者熱勢劇烈,多伴煩躁脈數;虛熱者因陰虛生內熱,故見潮熱盜汗等虛象。
- 用藥需區分清熱與養陰比重:實熱以瀉火為主,虛熱當標本兼顧,配伍沙參、女貞子等滋陰之品。
補充說明
中醫理論中,「血熱」與「衝任不固」為本證核心病機。血熱熾盛時,可進一步耗氣傷陰,若長期未癒,可能轉為氣陰兩虛或血瘀證候,故早期辨明熱之虛實,對症施治尤為關鍵。古籍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強調:「熱迫血行,當辨其勢之緩急。」意指需根據病情輕重調整清熱與止血藥物的配伍比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