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少不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少不孕

病證名,出自葉其蓁《女科指掌·種子門》,屬不孕症型之一,亦稱「血虛不孕」。此證多因婦女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致精血虧虛,衝任失充,胞宮不得濡養,難以攝精成孕。

病因病機

  1. 精血虧虛
    女子以血為本,血為孕育之基。若素體虛弱,或久病耗血,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,以致衝任空虛,胞宮失養,難以涵養胎元。
  2. 脾虛化源不足
   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若飲食不節、勞倦傷脾,脾虛則運化失職,水谷精微不化為血,致血海不足,月經量少,難以成孕。
  3. 肝腎不足
    肝藏血,腎藏精,精血互生。若房勞多產,或早婚傷腎,肝腎虧虛則精血衰少,衝任失調,胞宮虛冷,故而不孕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月經後期,經量少而色淡,甚或經閉不行。
  • 面色蒼白或萎黃,形體消瘦,頭暈心悸,眠差多夢。
  • 舌質淡,苔薄白,脈細弱或沉細。

中醫辨證與治法

血少不孕當以「補益精血、調養衝任」為要,根據病機不同,分而治之:

  1. 滋養肝腎
    方選歸腎丸(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茯苓、當歸、枸杞、杜仲、菟絲子),適用於肝腎精血虧虛者。
  2. 健脾益氣生血
    方用人參養榮湯(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五味子等),主治脾虛血弱、化源不足之證。
  3. 養血調經
    可選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枸杞、桑寄生等,以補血調衝任。

相關古籍論述

  • 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婦人無子,因衝任虛損,子臟受寒,或血不足而氣不下。」
  • 《傅青主女科》強調:「胞胎之脈,所以受物者,暖則生物,冷則殺物,縱男精壯健,亦難成胎。」說明血虛陰虧致胞宮失溫,亦為不孕之因。

此證重在調理臟腑、充盈血海,使月事以時下,陰陽和合,方能有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