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室澀痛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室澀痛症,病證名。出《銀海精微》。多由肝熱,陰虛火炎,肝虛血少引起。謂婦女每至月經時眼感澀痛,或曾患眼疾,如赤痛生翳等,至經期則複發或加重。

《銀海精微》曰:“血室澀痛,婦人每至月事,眼澀痛,或曾患赤痛生翳,至經則複發或加重,此肝熱陰虛,血室澀痛也。治宜清肝瀉熱,滋陰降火。”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曰:“血室澀痛,乃肝熱陰虛,血室澀痛也。治宜清肝瀉熱,滋陰降火。若肝熱甚者,加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、生地黃、丹皮、澤瀉、木通、車前子、甘草;若陰虛火炎甚者,加知母、黃柏、生地黃、丹皮、澤瀉、木通、車前子、甘草;若肝虛血少甚者,加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木通、車前子、甘草。”

血室澀痛症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肝熱:肝熱是血室澀痛症的主要病因。肝主藏血,主疏泄,肝熱則疏泄失常,血行不暢,可導致血室澀痛。
  2. 陰虛火炎:陰虛火炎也是血室澀痛症的重要病因。陰虛則生內熱,內熱則灼傷血絡,可導致血室澀痛。
  3. 肝虛血少:肝虛血少也是血室澀痛症的常見病因。肝主藏血,肝虛則血少,血少則血行不暢,可導致血室澀痛。

血室澀痛症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眼澀痛:這是血室澀痛症最主要的臨床表現。患者常常在月經前後出現眼澀痛,或曾患有眼疾,如赤痛生翳等,至經期則複發或加重。
  2. 其他症狀:患者還可伴有頭痛、眩暈、耳鳴、耳聾、口苦、咽干、舌紅少苔、脈弦數等症狀。

血室澀痛症的治療,主要以清肝瀉熱、滋陰降火、養肝補血為主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:

  1. 清肝瀉熱:適用於肝熱明顯的患者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大柴胡湯、小柴胡湯等。
  2. 滋陰降火:適用於陰虛火炎明顯的患者。常用方藥有知柏地黃丸、六味地黃丸、天王補心丹等。
  3. 養肝補血:適用於肝虛血少明顯的患者。常用方藥有歸芍地黃湯、四物湯、八珍湯等。

血室澀痛症的預後,一般來說是比較好的。如果及時治療,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。但是,如果治療不及時,或者治療方法不當,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引起其他併發症

血室澀痛症的飲食調理,主要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。患者應避免吃辛辣、刺激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

血室澀痛症的日常護理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避免眼部感染。
  5. 定期到醫院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