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嗽
血嗽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瘀血內阻、肺絡不暢所致的咳嗽。此證多因外感熱邪、內傷情志,或跌撲損傷導致血行不暢,瘀積肺絡,影響氣機升降而發為咳嗽。其特徵為咳嗽時伴隨痰中帶血或吐出瘀血,喉中常有腥穢之氣,脈象多見浮芤而數。
病因病機
- 上焦熱鬱:熱邪壅滜上焦,灼傷肺絡,血熱互結成瘀,阻塞氣道,致咳嗽連聲不止,氣機窒悶。
- 跌撲損傷:外力撞擊胸部或背部,損傷肺絡,血溢脈外,瘀滯肺中,引發咳嗽,並見痰中夾雜紫黑色血塊。
- 情志內傷:憂思忿怒過度,氣滯血瘀,日久化熱,上犯肺金,亦能導致瘀血咳嗽。
臨床表現
- 咳聲急促,頻頻不止,胸悶窒塞。
- 痰中帶血,或吐出暗紫色血塊,喉間常有血腥氣味。
- 舌質暗紅或有瘀斑,舌下絡脈青紫迂曲。
- 脈象浮芤而數,或見澀脈,反映血行不暢之象。
證型與治法
-
熱鬱血瘀型
- 症狀:咳嗽氣粗,痰中帶血,血色鮮紅或紫暗,胸膈煩熱,口乾咽燥。
- 方藥:桑皮散(桑白皮、地骨皮、黃芩、梔子等)清熱瀉肺、涼血化瘀。
-
外傷瘀阻型
- 症狀:咳嗽伴胸痛,咯吐紫黑血塊,面色晦滯,脈象沉澀。
- 方藥:當歸散(當歸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等)活血祛瘀、通絡止咳。
-
氣滯血瘀型
- 症狀:咳嗽日久,胸脅脹痛,痰血暗紅,情志不舒時加重。
- 方藥:血府逐瘀湯(柴胡、枳殼、桃仁、紅花等)疏肝理氣、活血止咳。
鑒別診斷
- 肺癆咳嗽:多伴潮熱盜汗,痰中帶血但量少鮮紅,屬陰虛火旺證。
- 燥咳:乾咳無痰或痰少黏難咯,口鼻乾燥,無瘀血徵象。
- 痰飲咳嗽:痰多色白質稀,胸悶喘促,與瘀血無關。
血嗽之治,首重辨證求因,總以活血化瘀為要,佐以清熱、行氣或養陰等法,使血行氣順,肺絡通暢,則咳嗽自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