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亡目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亡目病

定義
血亡目病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指因失血過多導致目失濡養而引發的目疾。其病機根源在於「肝血虧虛,目竅失榮」。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云:「肝受血而能視」,明確指出肝血充足為視覺功能正常運作的基礎。若因衄血、便血、婦人崩漏或產後失血過多,致使肝血耗損,目不得血養,則發為本病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失血過多,肝血虧虛:肝開竅於目,肝血上注於目竅,使目得血而能視。若大量失血,肝血驟減,目竅失於濡潤,則睛珠疼痛、視物模糊。
  2. 氣血俱損,經絡空虛:血為氣之母,血虛則氣無所附,導致氣血兩虛。太陽經、少陽經行於頭目,氣血不足時,經脈失養,故見眉骨、太陽穴酸疼,眼睫無力。
  3. 陰虛內熱,虛火上擾:長期失血可致陰血虧虛,陰不制陽,虛火上炎於目,症見羞明癮澀、眼部乾燥灼熱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眼部症狀:睛珠(眼球)疼痛、視物昏矇、羞明畏光、眼瞼澀滯難睜、久視疲勞。
  • 全身兼症:面色蒼白或萎黃、唇甲淡白、頭暈心悸、舌淡脈細弱。
  • 經絡反應:眉棱骨及太陽穴處酸脹疼痛,伴眼睫下垂無力。

辨證論治
本病以「補血養肝」為治療大法,需結合全身辨證遣方:

  1. 肝血不足證
    • 主方:補肝湯(《醫學六要》)加減,重用當歸、川芎、熟地補血養肝。
    • 針灸:取肝俞、膈俞、三陰交,調補肝血。
  2. 氣血兩虛證
    • 主方:八珍湯人參養榮湯,氣血雙補,佐以枸杞、菊花明目。
  3. 虛火浮越證
    • 主方:芎歸補血湯(《原機啓微》)加知母、黃柏,滋陰降火。

古籍參證

  • 《原機啓微》詳述本病:「男子衄血便血,婦人產後崩漏之過多者,皆能病焉」,並指出其具「羞明癮澀,睛珠痛」之特徵。
  • 《審視瑤函》進一步強調:「血亡目病,宜急補其血,緩則目涸而視歧」,提示治療需及時,以防目絡枯竭。

本病之調治,重在溯本求因,針對失血之源予以調理,佐以養血明目之品,方能標本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