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不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虛不孕
病證名:血虛不孕,亦稱「血少不孕」,屬不孕症型之一,首見於清代葉其蓁《女科指掌·種子門》。此證因患者體質素虛,陰血虧耗,或由失血過多、久病傷陰等因,致衝任二脈血虛不足,難以攝精成孕。
病因病機:
中醫認為,女性受孕需「任通衝盛」,衝任二脈氣血充盈,方能濡養胞宮、促成胎孕。血虛不孕之核心在於陰血虧損,衝任失養:
- 先天稟賦不足:素體虛弱,精血生化乏源。
- 後天失養:脾胃虛弱,氣血化生不足,或長期慢性失血(如月經過多、崩漏)。
- 陰血耗傷:久病、勞倦、思慮過度,暗耗營血,致胞宮失潤。
臨床表現:
- 月經異常:經期延後、量少色淡,質稀,甚則經閉不行。
- 全身症狀:面色萎黃或蒼白,形體消瘦,頭暈目眩,心悸怔忡,神疲乏力,爪甲色淡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淡嫩,苔薄白,脈細弱或沉細。
治療原則:
以「益氣養血、滋陰填精」為主,佐以調補衝任。
常用方藥:
- 主方:養精種玉湯(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、山茱萸)為基礎。
- 熟地黃:滋腎填精,養血調經。
- 當歸:補血活血,調衝任。
- 白芍:斂陰養血,柔肝和營。
- 山茱萸:補益肝腎,固衝任。
- 加減:
- 氣虛明顯者,酌加黃耆、黨參以益氣生血。
- 兼腎陰不足者,加枸杞子、女貞子、旱蓮草滋補肝腎。
- 血虛兼滯者,佐以雞血藤、丹參養血兼通絡。
相關理論延伸:
- 衝任與不孕:衝為「血海」,任主胞胎,血虛則衝任空虛,胞脈失養,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所言:「血氣不足,經候不調,何以成胎?」
- 肝腎同源:肝藏血,腎藏精,精血互生。血虛不孕常兼腎精虧虛,故方中多配伍山茱萸等藥,以肝腎同治。
鑒別要點:
需與「血瘀不孕」、「宮寒不孕」區分:
- 血瘀者:經血色暗有塊,舌紫暗,脈澀,治以活血化瘀。
- 宮寒者:經行冷痛,畏寒肢冷,治以溫經散寒。
血虛不孕之調治,重在循序漸進,待血充脈盛,月事以時下,自能攝精成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