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發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虛發痙,病證名。指失血過多,血虛無以養筋所致的痙病。見《類證治裁.痙症》。證見手足搐搦,或角弓反張等。《張氏醫通.諸風門》:「血虛之人發痙,或反張,或只手足搐搦,或但左手足動搖。」治宜養血熄風,用十全大補湯加鉤藤、蝎尾,或用大營煎等方加減。」參見痙、虛痙條。

血虛發痙是由於血虛所致的痙病。痙病是指由於風邪侵襲,或肝陽上亢,或痰濁阻滯,或氣血虧虛,或陰陽失調,導致筋脈失養而出現的抽搐、痙攣等症狀。血虛發痙是由於血虛所致的痙病,主要由於失血過多,血虛無以養筋,導致筋脈失養而出現的抽搐、痙攣等症狀。

血虛發痙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手足搐搦,或角弓反張等。《張氏醫通.諸風門》:「血虛之人發痙,或反張,或只手足搐搦,或但左手足動搖。」

血虛發痙的治療方法主要以養血熄風為主,可用十全大補湯加鉤藤、蝎尾,或用大營煎等方加減。

血虛發痙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,以增強體質。
  2. 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  3. 避免情緒激動,保持心情舒暢。
  4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血虛發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