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滑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虛滑胎
病機概要
血虛滑胎屬中醫滑胎證型之一,主因孕婦素體氣血虛弱,或因脾胃虛弱、化源不足,或大病久病耗傷氣血,導致血海空虛,胎元失於濡養。氣血虧損則衝任不固,胎氣難繫,故每孕至特定時期便易墮胎,甚至屢孕屢墮,形成滑胎之疾。
臨床表現
患者多見面色㿠白或萎黃,唇甲淡白,心悸怔忡,氣息短促,頭暈目眩,肢體倦怠乏力。部分患者可兼見輕度浮腫,腰脊酸軟,少腹隱痛。若病情加重,陰道或有少量出血,胎動不安,甚則胎元欲墮。舌質淡嫩,苔薄白,脈象細弱或沉滑無力。
證候辨析
血虛滑胎與「腎虛滑胎」、「氣虛滑胎」有別,關鍵在於「血虧」為主因。血為胎養之本,《女科經綸》云:「血虛則胞脈失養,胎無所依。」氣血相依,血虛常兼氣弱,故臨床多見氣血兩虛之象。若血虛日久,可累及肝腎,導致精血虧耗,進一步加重胎元不固。
治法方藥
治宜補血益氣、固衝安胎,首選胎元飲(《景岳全書》),組成包括人參、當歸、杜仲、芍藥、熟地、白朮、陳皮、炙甘草。全方重補脾腎,兼調氣血,使血充氣旺而胎自安。若陰道下血,加阿膠(烊化)、艾葉炭以養血止血;若兼脾虛濕滯,可佐白扁豆、茯苓健脾滲濕。
臨證加減
- 血虛兼寒:症見畏寒肢冷,加炮薑、吳茱萸溫經養血。
- 心悸失眠:加酸棗仁、龍眼肉補血寧心。
- 腰酸劇烈:加續斷、桑寄生補腎強腰。
古籍佐證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妊娠數墮,由血弱不能養胎,譬之枝枯則果落。」強調血虛致滑胎之理。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亦載:「胎之繫於脾,猶鐘之懸於梁,梁虛則鐘墜。」說明補益氣血對安胎之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