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咳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虛咳嗽
定義與病因
血虛咳嗽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陰血虧虛、虛火灼肺所致之咳嗽。其病因多與勞倦過度、情志失調、久病耗血或陽亢擾陰相關,導致陰血不足,肺失濡潤,虛火內生,上炎灼肺,引發咳嗽。此證《症因脈治》卷二有載,歸屬於內傷咳嗽範疇,與外感咳嗽之表證有別。
病機分析
- 陰血虧損:肝腎陰血不足,肺絡失養,燥熱內生,氣逆而咳。
- 虛火克金:陰虛火旺,火性上炎,灼傷肺津,肺氣上逆,發為咳嗽。
- 營衛失調:血虛則營陰不固,常見自汗盜汗;陰虛內熱,故見潮熱骨蒸。
臨床表現
- 咳嗽特徵:午後或夜間咳甚,痰少質黏,或帶血絲,咽乾聲嘶。
- 虛熱徵象:五心煩熱、顴紅唇赤、午後潮熱、形體消瘦。
- 陰血不足:面色萎黃或黧黑、心悸失眠、爪甲淡白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滋陰補血、清熱潤肺」為主,佐以斂降虛火:
- 四物湯加減: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、川芎為基礎,補血調血;可加麥冬、阿膠滋陰潤肺。
- 歸芍地黃湯:滋養肝腎,填精補血,適用於肝腎陰虧兼咳嗽者。
- 天地煎(天冬、熟地黃):養陰清肺,用於陰虛燥咳。
- 家秘肝腎丸合黃芩瀉白散:前者補益肝腎,後者瀉肺中伏火,標本兼治。
辨證要點
需與其他內傷咳嗽鑑別:
- 肺陰虛咳嗽:以乾咳無痰、咽癢為主,少見血虛全身症狀。
- 氣虛咳嗽:咳聲無力,伴氣短懶言,無陰虛火旺之象。
- 痰濕咳嗽:痰多白稠,苔膩脈滑,與血虛燥咳迥異。
相關理論延伸
《景岳全書》云:「內傷之嗽,必皆本於陰分。」強調陰血為咳嗽內傷之本。血虛咳嗽若久延不癒,可進一步耗傷肺腎之陰,轉為「肺痿」「虛勞」等證,治療更趨複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