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生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虛生風,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。指由失血、貧血或肝血不足而內生的風證。

血虛生風的病因病機

血虛生風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失血:失血過多,導致血液虧虛,血不養筋,筋失濡養,則可導致筋脈失去彈性,而出現抽搐、痙攣等症狀。
  2. 貧血: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或血紅蛋白減少的一種病症。貧血可導致血液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能力下降,從而導致組織器官缺血缺氧,出現一系列症狀,如頭暈、乏力、心悸、失眠等。
  3. 肝血不足:肝主藏血,肝血不足可導致肝失濡養,筋失濡養,則可導致筋脈失去彈性,而出現抽搐、痙攣等症狀。

血虛生風的臨床表現

血虛生風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頭暈目眩:由於血虛導致腦供血不足,可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。
  2. 肢體麻木:由於血虛導致筋脈失去彈性,可出現肢體麻木的症狀。
  3. 抽搐痙攣:由於血虛導致筋脈失去彈性,可出現抽搐痙攣的症狀。
  4. 失眠多夢:由於血虛導致肝失濡養,可出現失眠多夢的症狀。
  5. 心悸健忘:由於血虛導致心血不足,可出現心悸健忘的症狀。
  6. 面色蒼白:由於血虛導致血液不足,可出現面色蒼白的症狀。
  7. 舌淡苔白:由於血虛導致血液不足,可出現舌淡苔白的症狀。
  8. 脈細弱無力:由於血虛導致血液不足,可出現脈細弱無力的症狀。

血虛生風的治療

血虛生風的治療,主要以補血養血、熄風止痙為主。常用中藥有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、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續斷、杜仲、桑寄生、補骨脂、巴戟天、肉蓯蓉等。

血虛生風的預防

血虛生風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避免過度勞累:過度勞累會導致氣血耗損,從而導致血虛生風。
  2. 注意飲食調養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蝦、豆製品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  3. 適當運動鍛鍊:適當運動鍛鍊可以增強體質,改善血液循環,從而有助於預防血虛生風。
  4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: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可以促進氣血運行,從而有助於預防血虛生風。

血虛生風是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。指由失血、貧血或肝血不足而內生的風證。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暈目眩、肢體麻木、抽搐痙攣、失眠多夢、心悸健忘、面色蒼白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無力等。治療以補血養血、熄風止痙為主。預防包括避免過度勞累、注意飲食調養、適當運動鍛鍊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