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心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血虛心汗,病證名。心胸部獨見汗出。因思慮太過,耗傷心血所致。
《醫鈔類編》卷八:「血虛心汗,別處無汗,獨心孔一片有汗,思慮多則汗亦多。此病在心,宜養心血。豶豬心一個,破開帶血,入人參、當歸二兩縫之,煮熟去藥,只吃豬心,仍以艾湯調茯神末服之。」亦可用生脈散、六味地黃丸等方。
血虛心汗,是指心胸部位獨見汗出,而其他部位無汗的一種病證。其主要原因是由於思慮過度,耗傷心血所致。臨床上,患者多見於年輕女性,常伴有心悸、氣短、乏力、失眠等症狀。
血虛心汗的治療,以養心血為主。可用生脈散、六味地黃丸等方治療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血虛心汗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避免過度思慮,保持心情舒暢。
-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- 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以補充營養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限酒。
如果出現心胸部位獨見汗出,伴有心悸、氣短、乏力、失眠等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