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心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虛心悸,病證名。因心血不足,陰虛火動所致心悸。見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二。證見體瘦心悸,五心煩熱,面赤唇燥,左脈微弱,或大而無力。治宜養血益陰,安神定悸,用寧志丸、十四友丸、硃砂安神丸等方。參見心悸條。

血虛心悸是由於心血不足,陰虛火動所致的心悸。

血虛心悸的症狀包括:

  • 心悸:患者會感到心跳加速,有時甚至會感到心臟要跳出來的感覺。
  • 五心煩熱:患者會感到手腳心、胸口、後背等部位發熱。
  • 面赤唇燥:患者的面部會發紅,嘴唇會乾燥。
  • 左脈微弱:患者的左手寸脈會比較細弱。
  • 大而無力:患者的左手尺脈會比較粗大,但力量卻比較弱。

血虛心悸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養血益陰:可以使用四物湯歸脾湯、十四友丸等中藥方劑來補充心血。
  • 安神定悸:可以使用硃砂安神丸、天王補心丹等中藥方劑來安神定悸。

血虛心悸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•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熬夜、過度勞累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飲食均衡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如果出現心悸的症狀,應該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