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眩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虛眩運

定義與病因

血虛眩運,又稱血虛眩暈,為中醫病證名,屬內傷眩暈範疇。此證主要由陰血不足所致,或因勞倦內傷、失血過多、久病耗血,致使臟腑失養,清竅失榮,引發眩暈。其病機涉及心、肝、脾三臟,尤以肝血虧虛為核心,蓋因肝藏血,血虛則風陽易動,上擾清空而致暈眩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常見形體消瘦、面色萎黃或蒼白,兼有下列諸症:

  • 五心煩熱:手足心及心胸燥熱,多見於陰虛血少之體。
  • 夜間盜汗:陰血虧虛,陽氣外浮,津液不固。
  • 眠差夢多:血不養心,神不安舍,故寐淺易驚。
  • 眩暈特徵:頭面烘熱時眩暈發作,待火降則暫緩,此因血虛陽亢,虛火上炎所致。
    若因失血過多(如崩漏、吐衄)而致者,則見突發暈眩、唇甲淡白,脈細弱無力。

辨證分型與治法

1. 單純血虛型

證見眩暈、心悸、倦怠,舌淡脈細,無明顯熱象。治宜益氣補血,常用方劑:

  • 歸脾湯:調補心脾,養血安神,適用於思慮過度、心血暗耗者。
  • 補中益氣湯:益氣升陽,適用於兼有中氣不足、清陽不升者。
  • 酸棗仁湯:養肝寧心,適用於血虛兼失眠者。

2. 血虛夾火型

證見眩暈伴口乾咽燥、顴紅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滋陰降火,常用方劑:

  • 天王補心丹:滋陰清熱,養心安神,適用於心腎陰虛、虛火內擾者。
  • 知柏四物湯:四物湯補血基礎上,加知母、黃柏清虛熱。
  • 知柏天地煎(知母、黃柏、生地、熟地):滋腎涼血,瀉火存陰。
  • 知柏肝腎丸:專治肝腎陰虛,虛火上亢之眩暈。

3. 失血致虛型

如《丹溪心法》所述,因「吐衄漏崩」使肝不藏血,血失其道。治宜補肝養血,佐以收斂固攝,可選:

  • 當歸補血湯(黃耆、當歸):益氣生血,適用於氣血兩虛。
  • 膠艾湯:溫經止血,適用於婦人崩漏後血虛眩暈。

相關證型鑑別

  • 陰虛眩暈:以肝腎陰虛為主,眩暈伴腰膝痠軟、耳鳴,治宜滋補肝腎。
  • 失血眩暈:專指大失血後急發眩暈,急則治標,需先止血固脫,後調補氣血。

血虛眩運之治療,總以「補血為本,兼調氣陰」為則,依兼證加減,旨在恢復營血充盈,使清竅得養而暈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