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眩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虛眩暈

血虛眩暈,又稱血虛眩運,是指由於血虛,腦失所養而出現頭暈目眩的病證。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人,女性居多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或久病耗傷,導致精血虧虛,腦髓失養,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。
  2. 後天失養:由於飲食不節,過度勞累,或長期患病,導致氣血不足,腦髓缺乏營養,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。
  3. 情志不遂:由於情緒不順,肝氣鬱結,氣血不調和,上擾清竅,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。
  4. 外感六淫:由於受到風寒、暑濕、燥火等外邪的侵襲,使氣血受阻,上擾清竅,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。

臨床表現

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頭暈目眩:是本病的主要症狀,多為突然發作,呈旋轉性或波浪狀,可能伴隨噁心、嘔吐、耳鳴、心悸、健忘等症狀。
  2. 視物模糊:由於腦失所養,視神經功能受損,可能出現視物模糊、視力下降等症狀。
  3. 四肢無力:由於氣血不足,四肢肌肉缺乏營養,可能出現四肢無力、倦怠乏力等症狀。
  4. 面色蒼白:由於血虛,面部肌膚缺乏滋養,可能出現面色蒼白、脣甲淡白等症狀。
  5. 舌淡苔白:由於血虛,舌質缺乏滋潤,舌身可能呈現淡白色,舌苔可能呈現白色。
  6. 脈細弱:由於血虛,脈搏變得細弱無力。

診斷治療

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並結合相關檢查進行確診。

治療方面主要以補益氣血、養血安神為主。常用方劑包括:

  1. 四物湯:主要成分為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,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  2. 補中益氣湯:主要成分為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,具有補氣益血、健脾益胃的功效。
  3. 天麻鉤藤飲:主要成分為天麻、鉤藤、白蒺藜、石決明、黃柏、茯苓、甘草,具有平肝潛陽、熄風止眩的功效。

此外,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還可以結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、拔罐等治療方法,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
預防保健

本病的預防保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多攝取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,少食辛辣、油膩、生冷之物。
  2. 適度運動鍛煉: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改善血液循環,提高機體抗病能力。
  3. 保持良好心態: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情緒激動,以免肝氣鬱結,氣血不調。
  4. 注意勞逸結合:合理安排勞動和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以免氣血不足,腦髓失養。
  5. 定期體檢: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

血虛眩暈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