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月經過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虛月經過少

病證名,屬月經過少證型之一。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久病耗傷陰血,或脾胃虛弱,運化失職,氣血生化乏源,以致沖任血海空虛,經血不得滿溢,遂致月經量明顯減少,甚或點滴即淨。

臨床表現
月經量少,色淡質稀,或僅行經一二日即止,面色萎黃無華,唇甲色淡。血虛失養,則見頭暈目眩、心悸怔忡、耳鳴健忘;沖任胞宮失於濡潤,故小腹綿綿空痛,喜按揉。舌質淡白,脈沉細無力,均為血虛之象。

病機分析
血為月經之物質基礎,若陰血虧虛,沖任血海不充,經血化源不足,則經行量少;血虛則經色淡而質薄;血不上榮,故面色萎黃;頭目失養,則眩暈耳鳴;血不養心,則心悸失眠;胞脈失潤,故小腹空痛。病位主要在肝、脾、腎,與沖任二脈密切相關。

治法
益氣補血,健脾滋源。氣能生血,健脾則氣血生化有源,養血則沖任得充。

常用方劑

  1. 人參滋血湯(《產寶百問》):

    • 組成:人參、山藥、茯苓、當歸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白芍。
    • 方義:人參大補元氣;熟地、當歸、白芍養血調經;川芎活血行氣,使補而不滯;山藥、茯苓健脾助運,以資化源。全方氣血雙補,重在充養沖任。
  2. 人參養榮湯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

    • 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當歸、熟地黃、白芍、黃芪、陳皮、遠志、肉桂、五味子。
    • 方義:十全大補湯之基礎,去川芎之辛散,增陳皮理氣健脾,遠志、五味子寧心安神,更適於氣血兩虛兼心脾不足者。

加減要點

  • 若兼見腰膝痠軟,加桑寄生、杜仲補腎強腰;
  • 心悸失眠甚者,加酸棗仁、龍眼肉養心安神;
  • 爪甲枯脆、肢麻者,酌加阿膠、雞血藤以滋血通絡。

補充說明
血虛月經過少若遷延不治,可進一步發展為閉經,或影響胞宮孕育功能。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,早期調理脾胃、養血和血,可防微杜漸。此外,臨床需與「腎虛月經過少」「血瘀月經過少」等證型鑑別,辨明病機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