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自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虛自汗,病證名。因血虛所致自汗。見《世醫得效方.大方脈雜醫科》。伴見心悸驚惕,形瘦煩倦等症。治宜補血斂營,用當歸建中湯、四物湯加減。血虛有熱者,用當歸六黃湯。若大失血之後,汗多不止,為氣隨血脫,急宜補氣,用獨參湯,後用補益氣血之劑。參見自汗條。

血虛自汗是指由於血虛導致的自汗。血虛是指血液不足,常見於久病、大出血、產後、老年人等人群。自汗是指不因外界溫度變化而自發出汗,常見於氣虛、陰虛、陽虛等患者。血虛自汗的臨床表現為自汗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頭暈、耳鳴、面色蒼白、形瘦、倦怠等。

血虛自汗的治療方法主要以補血為主,可用當歸建中湯、四物湯等方劑治療。若伴有心悸、失眠等症狀,可加用酸棗仁湯、天王補心丹等方劑治療。若伴有頭暈、耳鳴等症狀,可加用補氣養血的藥物治療。若伴有面色蒼白、形瘦、倦怠等症狀,可加用健脾益氣的藥物治療。

血虛自汗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、蛋、奶、豆製品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。
  2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良好的睡眠。
  4. 戒菸戒酒,避免熬夜。
  5.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血虛自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但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,是可以治癒的。因此,如果出現自汗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頭暈、耳鳴、面色蒼白、形瘦、倦怠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世醫得效方.大方脈雜醫科》中關於血虛自汗的記載:

血虛自汗,心悸驚惕,形瘦煩倦,宜當歸建中湯。

當歸建中湯的組成是: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、黃芪、桂枝、白朮、炙甘草。

功效是:補血斂營,益氣固表。

主治是:血虛自汗,心悸驚惕,形瘦煩倦。

方解是:本方以當歸、白芍、川芎為君藥,補血活血;熟地黃、黃芪為臣藥,益氣固表;桂枝、白朮、炙甘草為佐藥,調和諸藥。

本方適用於血虛自汗,心悸驚惕,形瘦煩倦。

方歌是:當歸建中湯,血虛自汗用。當歸白芍川芎,熟地黃芪桂枝,白朮甘草調和。

現代研究表明,當歸建中湯具有補血、活血、益氣、固表的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血虛自汗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頭暈、耳鳴、面色蒼白、形瘦、倦怠等症狀。

血虛自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但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,是可以治癒的。因此,如果出現自汗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頭暈、耳鳴、面色蒼白、形瘦、倦怠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