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虛自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虛自汗是由於血液不足所導致的自汗症狀。血虛常見於長期患病、大量出血、產後、年老等人羣。而自汗則是指不受外界溫度影響而自發性出汗,常見於氣虛、陰虛、陽虛等病患。血虛自汗的臨床表現包括自汗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頭暈、耳鳴、面色蒼白、體型消瘦、倦怠等症狀。

治療血虛自汗主要以補血為主,可使用當歸建中湯、四物湯等方劑。若伴有心悸、失眠等症狀,可加入酸棗仁湯、天王補心丹等方劑治療。若伴有頭暈、耳鳴等症狀,可加入一些補氣養血的藥物治療。若伴有面色蒼白、體型消瘦、倦怠等症狀,可加入一些健脾益氣的藥物治療。

預防血虛自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調理,多攝取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、蛋、奶、豆製品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。
  2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良好的睡眠。
  4. 戒菸戒酒,避免熬夜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血虛自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但只要及早發現和治療,是可以治癒的。因此,如果出現自汗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頭暈、耳鳴、面色蒼白、體型消瘦、倦怠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
參考文獻:

  • 世醫得效方.大方脈雜醫科
  • 張志遠, 朱保華. 中醫病證病因學. 南京: 三江出版社, 20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