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瘀崩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瘀崩漏,病證名。屬崩漏證型之一。多因經期產後餘血未凈,或因情志所傷,肝鬱氣滯而瘀,或因寒邪侵襲,寒積胞中,經脈瘀血停滯於內,瘀血不去,新血難安,血不歸經而發為崩漏。症見經血淋漓不斷或驟然下血量多,或經閉數月後又忽然暴下,色紫暗有塊,小腹疼痛拒按,血塊排出後痛減,治宜活血行瘀,方用佛手散合失笑散,或用逐瘀止崩湯(《安徽中醫驗方選集》:當歸、川芎、三七、沒藥、五靈脂、丹皮炭、炒丹參、炒艾葉、阿膠、烏賊骨、龍骨、牡蠣)。

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曰:“崩漏之證,非血不歸經則無,非血瘀則無。血不歸經,則經血淋漓不斷;血瘀則經血色紫暗有塊,小腹疼痛拒按。”

血瘀崩漏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情志所傷,肝鬱氣滯而瘀。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經血不暢,可導致崩漏。
  2. 寒邪侵襲,寒積胞中,經脈瘀血停滯於內。寒邪侵襲人體,可導致胞宮受寒,經脈瘀血停滯,血不歸經,而致崩漏。
  3. 經期產後餘血未凈。經期產後,若餘血未凈,可導致經血淋漓不斷,或經閉數月後又忽然暴下,色紫暗有塊。

血瘀崩漏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經血淋漓不斷或驟然下血量多。
  2. 或經閉數月後又忽然暴下,色紫暗有塊。
  3. 小腹疼痛拒按。
  4. 血塊排出後痛減。

血瘀崩漏的治療,以活血行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佛手散合失笑散。方中佛手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丹參、桃仁、紅花、三七、沒藥、五靈脂、烏賊骨、龍骨、牡蠣等,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  2. 逐瘀止崩湯。方中當歸、川芎、三七、沒藥、五靈脂、丹皮炭、炒丹參、炒艾葉、阿膠、烏賊骨、龍骨、牡蠣等,具有活血化瘀、止血止痛的功效。

血瘀崩漏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  2. 注意保暖,避免寒邪侵襲。
  3. 經期產後,注意調理,避免餘血未凈。

血瘀崩漏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嚴重後果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預防血瘀崩漏。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