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疵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疵瘡,又稱疔瘡。是一種皮膚病,多發於頭面、頸項、背部等處。其特點是起初為一小紅點,逐漸增大,形成圓形或橢圓形腫塊,表面有黃白色膿頭,周圍有紅暈,觸之疼痛。
疵瘡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風熱之邪,或內蘊濕熱,或飲食不節,或情志不遂,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氣血不和,經絡阻塞,肌膚失養,而發為本病。
疵瘡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之品;可用大黃、芒硝、桃仁、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;可用穿山甲、皂角刺、三棱、莪術等破血逐瘀之品。
疵瘡的預防,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衛生,避免外感風熱之邪;飲食宜清淡,不宜辛辣刺激;情志宜舒暢,不宜抑鬱惱怒。
疵瘡的危害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- 影響美觀。疵瘡發於面部,會影響容貌,造成患者心理負擔。
- 疼痛難忍。疵瘡發作時,疼痛劇烈,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。
- 可引起併發症。如果治療不當,疵瘡可引起蜂窩組織炎、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。
疵瘡的治療,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切勿自行盲目用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