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瘀不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瘀不孕

病證名,屬不孕症之一型。多因婦女經期或產後惡露未盡,殘血滯留胞宮;或情志不遂,氣機鬱滯,血行不暢;或外感寒邪,寒凝血瘀,導致衝任胞脈受阻,氣血失調,難以攝精成孕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情志內傷
    平素憂思惱怒,肝失疏泄,氣滯血瘀,衝任不暢,經血凝滯,胞宮失養而難孕。
  2. 寒凝血瘀
    經期或產後起居不慎,寒邪侵襲,血為寒凝,瘀阻胞脈,致使月經失調,難以受孕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共通症狀:月經延後、經行不暢、經血色暗夾血塊、少腹疼痛拒按(按之痛增)。
  • 情志所傷者:兼見胸脅脹悶、煩躁易怒、經前乳房脹痛,舌質暗紅或有瘀斑,脈弦澀。
  • 寒凝血瘀者:兼見手足不溫、小腹冷痛、得熱則減,舌淡暗、苔白,脈沉緊。

治法與方藥

  • 氣滯血瘀證
    治宜 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,方用 血府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。本方以桃仁、紅花活血化瘀,柴胡、枳殼疏肝理氣,佐川芎、赤芍調血行滯,使氣血通調,胞脈得暢。
  • 寒凝血瘀證
    治宜 溫經散寒、活血調經,方用 少腹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。方中小茴香、肉桂溫經散寒,當歸、川芎養血活血,蒲黃、五靈脂化瘀止痛,使寒散瘀消,經血自調。

中醫理論延伸

血瘀不孕與 「胞脈閉阻」 密切相關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指出:「血瘀內停,胞絡窒塞,月水不依時至,故無子。」此外,瘀久可能化熱,形成 瘀熱互結,此時可見經血紫暗黏稠、經期發熱,當配伍丹皮、梔子等清熱化瘀之品。另有 痰瘀互結 之證,需結合化痰祛瘀法,如 桂枝茯苓丸 加減。

血瘀不孕的調治,重在辨明寒熱虛實,以 「通」 為要,然化瘀不可過猛,以免損傷正氣,宜佐養血之品,如當歸、白芍,以標本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