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瘀經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瘀經閉

病證名,屬經閉證型之一,多由氣滯、寒凝等因素導致瘀血阻滯衝任胞脈,積聚於內,使經血不得下行而成閉經。其臨床特點為月經停閉不行,並伴有明顯小腹疼痛,按之痛甚,或見腹部硬塊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澀或弦緊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滯血瘀: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瘀血內停,衝任受阻,遂致經閉。
  2. 寒凝血瘀:外感寒邪,或陽虛內寒,寒性凝滯,血脈收引,血行遲緩,瘀滯胞宮,經閉不通。
  3. 瘀血內結:跌打損傷、手術不當,或久病入絡,瘀血積聚衝任,閉阻經脈,經血不得下行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主症:月經停閉,小腹疼痛拒按,痛處固定,或按之有塊。
  • 兼症:面色晦暗,皮膚乾燥,舌質紫暗或見瘀斑,脈沉澀或弦緊。

治療原則

活血祛瘀、行氣止痛為主,根據病機偏重靈活加減:

  1. 膈下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

    • 組成: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枳殼、延胡索、五靈脂、牡丹皮、烏藥、香附、甘草。
    • 方義:方中桃仁、紅花、赤芍、川芎活血化瘀;香附、烏藥、枳殼行氣止痛;五靈脂、延胡索化瘀止痛。
    • 加減:
      • 氣滯偏重:重用烏藥、延胡索、香附、枳殼,增強行氣之力。
      • 寒凝偏重:酌加肉桂、炮姜,溫經散寒以助血行。
  2. 血府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

    • 組成: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生地黃、川芎、赤芍、牛膝、桔梗、柴胡、枳殼、甘草。
    • 適應症:血瘀兼見胸脅脹痛,或氣鬱化熱者。

其他治法

  • 少腹逐瘀湯:適用於寒凝血瘀證,症見少腹冷痛、經色暗黑有塊。
  • 大黃䗪蟲丸:瘀血日久,兼見陰血虧虛者,可緩中補虛,祛瘀生新。

血瘀經閉屬實證,治療時需注重辨別氣滯、寒凝之偏勝,並結合患者體質調整治療方向,以達行氣活血、化瘀通經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