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瘀睥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瘀睥泛

血瘀睥泛,又稱「睥內紫瘀」,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首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後《張氏醫通》卷八對其症狀及病機有更詳細描述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多因脾經血滯,或因肝鬱血瘀,致使眼部氣血運行不暢,瘀血積聚於眼瞼(睥)之內。此外,過食辛熱燥膩、火毒之品,或外傷後碎睥出血、復感風邪,亦可能導致瘀血凝滯不得消散。

臨床表現

主要特徵為眼瞼內側(睥)呈現紫紅色瘀滯浮腫,嚴重時可見細小水泡狀突起,密集成片。患者可能伴隨局部脹痛、壓痛視物不清等症狀,屬中醫瞼停瘀血的範疇。

辨證論治

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,輔以通絡開竅之法。若瘀血明顯,可選用通竅活血湯加減,以促進眼局部血行,消散瘀滯。

推薦方藥

  • 通竅活血湯(加減):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老蔥、生薑、麝香(或菖蒲代)、黃酒,可酌加丹參、鬱金以增強化瘀之效。
  • 若兼有肝鬱氣滯,可配伍柴胡疏肝散;若瘀久化熱,可加丹皮、生地涼血散瘀。

相關機理

中醫認為,眼瞼屬,而肝開竅於目,故本病與脾、肝二臟關係密切。瘀血內阻,影響眼部氣血濡養,導致眼瞼浮泛紫瘀,治療時應兼顧調肝理脾,以標本同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