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綽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綽法

綽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首見於《外傷中醫按摩療法》,其名取自「抓提」之意,屬傳統按摩技術中較為獨特的手法。此法主要透過特定抓捏與滑動動作,作用於經絡、肌肉或筋結處,以達疏通氣血、舒展筋脈之效。

操作要領

綽法可分為兩種形式:

  1. 五指抓提式:施術者以五指腹緊貼患者體表,先深層抓捏局部組織(如肌肉或筋腱),隨後迅速沿經絡走向或肌纖維方向滑開。此動作需連貫且力道均勻,強調「捏中帶提,提後即滑」的節奏。
  2. 掌側滑綽式:雙手掌平貼患處,以小指側(尺側)為發力點,向中心方向快速推移並微微上提,形成短促的「滑起」動作。此法多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(如腰背),可鬆解淺筋膜與深層黏連。

作用機理

從中醫理論而言,綽法結合「捏法」與「提法」的特性,能直接刺激局部經穴,推動氣血運行。其快速滑動的力道可:

  • 開泄腠理:透過皮膚與肌肉的瞬時牽拉,促進衛氣散布,改善表層瘀滯。
  • 鬆解筋結:針對「筋出槽」或氣血壅塞形成的條索狀結節,綽法的提滑動作能橫向疏散結聚。
  • 通調經脈:依循經絡走向操作時,可助經氣流通,尤適用於手足三陽經循行區域。

臨床應用

綽法常見於治療以下病症:

  • 筋傷科:肩頸部「筋絡錯縫」、腰背肌筋膜緊繃。
  • 氣血瘀滯:局部腫脹或痠痛,如跌撲傷後氣血未暢。
  • 痹證:風寒濕邪侵襲所致之肢體拘急,配合搓法可增強溫通效果。

此手法強調「疾發疾收」,力道需透達深層卻不滯留,故對施術者的指掌協調性要求較高。傳統應用時,常與拔伸、㨰法等結合,以協同鬆解筋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