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循脊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循脊
循脊為經外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集成》。此穴又名「長谷」,定位與臨床應用與長谷穴相通。
中醫理論基礎
循脊屬背部經外奇穴,其位置鄰近督脈。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統攝一身之陽氣,而循脊穴所在區域與臟腑背俞穴相應,故刺激此穴可透過經絡調節陽氣,影響相應臟腑功能。
穴名釋義
「循」有沿行、順應之意,「脊」指脊柱。此穴名反映其位置沿脊柱分布,與督脈氣血運行相關。別名「長谷」則隱喻其調節氣機如谷道般深長,涵蓋氣血輸布之效。
定位與取穴
根據《針灸集成》記載,循脊定位於背部,具體位置與長谷穴一致。後世考證多認為其位於脊柱兩側,約當夾脊穴範疇,或與華佗夾脊穴位置相近,但取穴需結合臨床辨證。
功能與主治
循脊穴具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功效,主要用於:
- 筋骨病症:如腰背僵痛、脊柱側彎,與督脈氣滯相關者。
- 內科雜病:透過背俞穴聯動,可緩解脾胃虛弱、陽氣不足之證。
- 氣機失調:如呼吸不暢、胸悶,與胸椎段氣血瘀阻有關者。
針灸操作參考
古法多採用針刺或艾灸,針刺時以斜刺或平刺為主,深度視患者體型調整,避免傷及內臟。艾灸則適用於虛寒證,以溫通督脈陽氣。
與其他穴位關係
循脊與「夾脊穴」功能相似,均屬經外奇穴,但文獻中所述位置或有差異。另與督脈之「命門」、「至陽」等穴相呼應,臨床可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。
此穴雖非十四經穴,但在調理脊柱相關疾病及陽氣虛衰證中,仍具重要參考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