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循衣摸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循衣摸床

循衣摸床,亦稱捻衣摸床,首見於《傷寒論·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。此症為患者雙手不自覺地反覆撫捻衣被,或沿床沿來回摸索的異常行為,常與撮空捻線並見,屬中醫重症危候之一。

病因病機

循衣摸床多因邪熱熾盛,正氣虛衰所致,尤見於高熱不退或元氣將脫之危重病證。其病機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:

  1. 熱極生風:陽明經熱邪熾盛,燔灼津液,引動肝風,導致神魂不守而出現不自主動作。
  2. 心神失守:熱邪擾亂心神,或陰虛陽亢,神明失養,致患者意識昏蒙,出現循衣摸床之舉。
  3. 元氣欲脫:久病正氣大虛,尤其是氣陰兩竭之時,陰陽離決前兆,表現為此類無意識動作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除循衣摸床外,多伴見以下症狀:

  • 高熱不退,面赤氣粗
  • 神志昏沉,或煩躁譫語
  • 撮空捻線(手指不自主捏捻虛空或衣物)
  • 舌質紅絳,苔黃燥或焦黑
  • 脈洪大而數,或細弱欲絕

辨證要點

  1. 陽明熱盛證:多見於傷寒陽明病階段,熱邪充斥三焦,伴大熱、大汗、大渴、脈洪大。
  2. 熱入心包證:高熱神昏,循衣摸床與譫語並見,舌絳少苔,為溫病危候。
  3. 陰陽離決證:元氣衰微,四肢厥冷,脈微欲絕,屬脫證前兆。

相關古籍記載

除《傷寒論》外,《溫病條辨》亦提及此症,吳鞠通認為:「神識不清,循衣摸床,撮空理線,此邪閉心包,內風旋動之象。」說明其與溫病熱閉心包、肝風內動密切相關。

綜觀中醫理論,循衣摸床為疾病危重之標誌,反映臟腑功能嚴重失調,尤其與心、肝、腎三陰虧損及熱邪擾神相關,需結合四診進一步辨析病機深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