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徇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徇蒙

證名。出自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。

徇蒙為中醫典籍中描述目疾之專有名詞,其涵義主要可分為二類:

  1. 指目暴盲
    指眼睛突然失明,視力驟然喪失之病症。此類病證多與臟腑氣血逆亂、經絡阻滯相關。《內經》認為「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」,若肝血虧虛、腎精不足,或氣血暴脫、風火上擾,皆可導致目系失養,發為暴盲。臨床常見於肝陽化風、痰瘀阻絡等證候。
  2. 指目眩動不明
    指視物昏花、眩暈晃動,甚或眼前發黑之症。此與肝風內動、氣血不調密切相關。《靈樞·大惑論》提及:「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。」若肝陰不足,虛風內動,或脾虛濕濁上蒙清竅,均可造成目眩不明。此證亦常見於眩暈、頭風等病候中。

病機與臟腑關聯
徇蒙之發病,多責之於肝、腎二臟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充盈則目得所養;若肝陰虧耗、肝陽上亢,易致目絡失和。腎藏精,精充則目明,腎虛精虧則目暗。此外,脾虛濕濁、心血不足,亦可能影響目之功能,需結合全身證候辨治。

古典醫籍之論述
除《素問》外,《審視瑤函》等眼科專著亦對類似症狀有所闡發,強調「內障」、「外障」之別,並指出風、火、痰、虛皆可為病。徇蒙作為古證名,後世醫家多納入「內障暴盲」、「目眩」等範疇加以辨析,治法上注重調和氣血、平肝息風、滋補肝腎等原則。

此證名體現中醫「從整體論目疾」之特色,臨床診療需綜合四診,探究其根本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