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八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外八卦
外八卦為中醫推拿常用穴位之一,位於左手掌背中心周圍,屬手部特殊穴組。其名源於傳統八卦理論,與「內八卦」(位於掌心)相對應,共同構成手部氣機調節的重要樞紐。
穴位特性
外八卦屬「通調穴」,主司氣血運行與臟腑機能。《針灸大成》卷十「陰掌圖各穴手法仙訣」記載:「外八卦,通一身之氣血,開臟腑之秘結,穴絡平和而蕩蕩也。」意指此穴能疏通全身氣血,化解臟腑鬱結,使經絡氣機趨於平和流暢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氣血調節:
外八卦位居手背陽側,陽經脈氣匯聚之處。手背為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所過,按揉此穴可激發陽氣,推動血行,改善氣滯血瘀之證。 - 臟腑聯繫:
透過經絡聯屬,外八卦與三焦氣化功能密切相關。三焦主司水道與氣機升降,刺激此穴有助宣通上中下三焦鬱滯,調和脾胃、疏肝理氣,故能緩解腹脹、消化不良等臟腑功能失調。 - 八卦理論應用:
外八卦與先天八卦方位相應,臨床操作時可配合推拿手法(如運法、揉法),依五行生剋定向施術。例如順時針運推為補,逆時針為瀉,可視證候虛實調整。
臨床應用
- 氣機不暢:胸悶、脅脹、情志抑鬱。
- 消化障礙:脘腹痞滿、食積不化。
- 外感病證:配合其他穴位發散表邪。
穴位配伍
常與內八卦同用,形成「內外相引」之效,亦可配太淵(肺經原穴)加強行氣,或合谷(大腸經原穴)增強疏泄之功。
外八卦之效重在「通」字,透過手部經筋與臟腑的關聯,體現中醫「遠端取穴」與「整體調節」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