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短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外感短氣

外感短氣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外邪侵襲肺系所致呼吸短促、氣息不續之症。此證首載於《症因脈治》卷二,其病因病機為六淫邪氣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由表入裏,壅阻氣道,致使肺氣宣降失常,呼吸失其勻暢。

病因病機
外感短氣多因起居不慎,觸冒六淫,邪氣初客肌表,未即發散,內傳於肺。肺主氣司呼吸,為嬌臟,外合皮毛,故外邪易先犯肺。邪壅肺絡,氣道為之不利,呼吸之機受阻,遂發短氣。其證雖似喘,然氣息短促而不急促,亦無喘證之抬肩掀肚狀,可資鑒別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身發寒熱,呼吸不利,氣息短促難以接續,咳嗽或無,胸悶不舒。外邪性質不同,伴隨症狀各異:

  • 寒邪客肺:短氣兼惡寒無汗,痰白清稀,脈緊。
  • 風熱犯肺:氣息短促伴發熱、咽痛,痰黃黏稠,脈洪數。
  • 燥邪傷肺:乾咳少痰,鼻咽乾燥,脈躁疾。
  • 肝膽邪逆犯肺:胸脅脹滿,息短脈弦急。

脈象辨證
脈診於此證尤為關鍵:

  • 脈緊主寒邪束表,肺氣鬱閉。
  • 洪數脈示風熱壅肺,氣分熱盛。
  • 躁疾脈為燥熱傷津,肺失清潤。
  • 弦急脈乃肝氣上逆,肺金受克。
    若脈見促結,多屬邪阻氣滯,宜宣通氣機;脈沉伏者,常為邪遏陽氣,當升散透邪。

治療法則
治當以祛邪宣肺為主,依外邪性質選方:

  1. 寒邪客肺:用三拗湯(麻黃、杏仁、甘草)辛溫解表,宣肺平喘。
  2. 風熱犯肺:選防風瀉白散(防風、桑白皮、地骨皮等)疏風清熱,瀉肺降逆。
  3. 燥熱傷肺:予石膏瀉白散(石膏、桑白皮、地骨皮等)或清肺飲(黃芩、麥冬等)清燥潤肺。
  4. 肝膽邪逆:當佐疏肝降氣之品,如柴胡、鬱金等,兼調氣機。

外感短氣與內傷短氣有別,前者因外邪而發,起病急,病程短;後者多因臟腑虛損或氣滯痰飲,病勢緩而纏綿。二者須詳辨,方不致誤治。此證若失治,邪可深入,轉為喘嗽或肺脹,故初期祛邪務盡,以杜後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