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呃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外感呃逆,病證名。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。見《症因脈治.呃逆論》。邪傳半表半里,症見身發寒熱,嘔逆作呃,脈弦大者,治宜和解,用小柴胡湯。熱邪結里,症見內熱口渴,唇焦便赤,脈沉數者,治宜攻下熱邪,用承氣湯;若胃熱便利,用瀉心湯;胃中兼痰火攻沖,呃逆乍發乍止,連續不已,脈滑大而數者,宜梔連二陳湯。參見呃逆條。
外感呃逆,是指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呃逆。外邪可以是風邪、寒邪、暑邪、濕邪、燥邪等。風邪犯胃,可引起胃氣上逆,出現呃逆;寒邪犯胃,可引起胃氣不和,出現呃逆;暑邪犯胃,可引起胃氣鬱結,出現呃逆;濕邪犯胃,可引起胃氣不通,出現呃逆;燥邪犯胃,可引起胃氣燥熱,出現呃逆。
外感呃逆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呃逆、嘔吐、腹痛、腹脹、腹瀉等。呃逆是本病的主要症狀,多為陣發性發作,每次呃逆數次,呃逆後可伴有嘔吐。腹痛、腹脹、腹瀉等症狀,多見於胃腸道功能紊亂者。
外感呃逆的治療,以和解表里、清熱化痰、理氣止呃為主。可選用小柴胡湯、承氣湯、瀉心湯、梔連二陳湯等。
外感呃逆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- 在感冒、發燒等疾病時,要及時治療,避免病情加重。
- 如有呃逆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