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肩背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外感肩背痛

外感肩背痛乃中醫病證名,特指因感受外邪而導致肩背部疼痛之證候。此證首載於《症因脈治》卷一,係由外在邪氣侵襲肌表或肺臟所致,主要可分為火熱傷肺與風寒束表兩大類型。

病因病機

外感肩背痛之發病機理,主要與肺臟功能及經絡循行密切相關。中醫理論認為,肺主氣屬衛,外合皮毛,肩背部為手太陰肺經與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之處。外邪侵襲,首犯皮毛,繼而內傳於肺,致使經氣運行不暢,不通則痛。

證型分類

火邪傷肺證

此證型多因感受火熱之邪,或患者素體陽盛,肺中本有積熱,復感外邪而發。其主要臨床表現包括:

  • 肩背部疼痛明顯,局部或有灼熱感
  • 發熱不惡寒,反惡熱
  • 煩躁不寧,口渴唇焦
  • 小便短赤,大便祕結
  • 舌紅苔黃,脈數有力

治療當以清瀉肺熱為主,傳統方劑可選用:

  • 家秘瀉白湯:源自《症因脈治》,專治肺熱肩背痛,重在清瀉肺經實熱
  • 清燥清肺飲:具有清肺潤燥之效,適用於熱盛傷津之證

風寒傷肺證

此型多因風寒外束,肺衛被遏所致,其臨床特徵為:

  • 肩背疼痛伴明顯緊束感
  • 頭痛發熱,惡寒明顯
  • 雖內有煩躁,但外見寒象
  • 舌淡紅苔薄白,脈浮緊

治療宜疏風散寒、宣肺通絡,常用方劑為:

  • 羌防瀉白散:結合瀉白散與祛風散寒藥,共奏解表宣肺之效

經絡辨證

從經絡角度分析,肩背痛與以下經脈密切相關:

  1. 手太陰肺經:其經氣不利可致肩前疼痛
  2. 足太陽膀胱經:循行於背部,主一身之表,外邪侵襲首犯此經
  3. 手陽明大腸經:其經別上循肩胛,與肺相表裏

治療原則

外感肩背痛總的治療大法當遵循:

  • 治肺為本:調理肺臟功能為治療核心
  • 解表為先:外邪未解者當先解表
  • 疏通經絡:配合疏通肩背部經絡氣血
  • 隨證施治:根據寒熱虛實不同而靈活用藥

相關鑑別

外感肩背痛當與內傷肩背痛相鑑別,後者多由氣血不足、肝腎虧虛或痰瘀阻絡所致,其疼痛特點為:

  • 病程較長,起病緩慢
  • 疼痛時輕時重,遇勞加重
  • 多伴有氣短乏力、腰膝酸軟等虛象

歷代醫家對肩背痛論述頗豐,除《症因脈治》外,《張氏醫通》、《醫學綱目》等均有專篇討論,可互參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