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結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外感結胸

外感結胸是一種病證,指的是因外感病邪內陷與胸中痰飲互結所致的結胸。傷寒和溫病都可以引起外感結胸,而外感結胸的治法和傷寒、溫病是相同的。對於外感結胸,可以考慮使用《傷寒論》中的大陷胸湯和大陷胸丸,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使用。此外也可以參考結胸條的相關資訊。

外感結胸的病因和臨床表現

外感結胸的病因主要是外感病邪,如風寒、風熱、暑濕等侵入人體,內陷胸中並與胸中痰飲互結,進而阻塞胸陽,導致胸痛、胸悶、氣喘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

外感結胸的臨床表現包括:

  1. 胸痛、胸悶:胸痛位於胸部正中或偏於一側,疼痛的性質多為刺痛、脹痛、灼痛,有時還會向背部、肩背部放射。胸悶表現為胸部憋悶、氣短、喘息,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。

  2. 發熱、惡寒:外感結胸通常伴隨著發熱和惡寒的症狀。發熱的高點常可達到40℃以上,而惡寒表現為畏寒和怕冷。

  3. 咳嗽、痰多:外感結胸常伴有咳嗽和痰多等症狀。咳嗽通常是乾咳,而痰多則為白色、粘稠且不易咳出。

  4. 其他症狀:外感結胸還可能伴隨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和腹瀉等症狀。

外感結胸的治療和預防

外感結胸的治療主要以解表散寒、化痰止咳、理氣寬胸為主要目標。常用的方劑包括大陷胸湯、小陷胸湯和蘇子降氣湯等。

  • 大陷胸湯:出自《傷寒論》,由大黃、厚朴、枳實、甘草、黃連和乾薑組成。這方劑主要具有瀉熱通腑、行氣破結的作用,用於治療外感結胸、胸痛、胸悶、氣喘等症狀。

  • 小陷胸湯: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由半夏、厚朴、枳實、甘草、生薑和大棗組成。這方劑主要具有燥濕化痰、理氣寬胸的作用,用於治療外感結胸、胸痛、胸悶、咳嗽和痰多等症狀。

  • 蘇子降氣湯:出自《溫病條辨》,由蘇子、杏仁、橘皮、半夏、厚朴、枳實、陳皮和甘草組成。這方劑主要具有降氣化痰、止咳平喘的作用,用於治療外感結胸、胸痛、胸悶、咳嗽和氣喘等症狀。

外感結胸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感冒。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,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出現外感結胸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