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唇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唇胗,病證名。出《靈樞.經脈》。又名唇瘡、唇瘍。
1.唇瘡,症見唇生細粒小瘡,時流黃水,或癢或痛。由脾經鬱熱所致。治宜清解脾經之熱,用泄黃湯。外用黃柏、野薔薇根二味等分為末,水調敷唇部。
2.唇瘡,伴見多食易飢,昏睡,煩躁,鼻爛等症。由傷寒狐惑、小兒疳(匿蟲)所致。治宜清熱殺蟲,用連梅安蛔湯。
《靈樞.經脈》原文:
“唇胗,在唇,其病生唇瘡,時流黃水,或癢或痛,治宜泄黃湯。”
《醫宗金鑒.外科心法要訣》原文:
“唇胗,唇生細粒小瘡,時流黃水,或癢或痛,由脾經鬱熱所致。治宜清解脾經之熱,用泄黃湯。外用黃柏、野薔薇根二味等分為末,水調敷唇部。”
《醫宗金鑒.外科心法要訣》原文:
“唇胗,唇生細粒小瘡,時流黃水,或癢或痛,由傷寒狐惑、小兒疳(匿蟲)所致。治宜清熱殺蟲,用連梅安蛔湯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