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三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外感三消

病證名稱: 外感三消,又稱為消渴病。

病因: 外感三消是因為人體感受外邪所導致的疾病。外邪入侵人體後,會引起陰陽失調、水液代謝紊亂,從而造成消渴的症狀。

臨床表現: 外感三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口渴、多飲、多尿、消瘦和乏力等。

治療方法: 外感三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清熱解毒和利水消腫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黃連、黃芩、知母、天花粉、麥冬、石膏和甘草等。

預防方法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、不抽菸、不喝酒。
  3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4. 若發生感冒、發燒等疾病,應及時治療,避免病情加重。

外感三消是一種常見的消渴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,並在出現相關症狀時及時就醫。
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中關於外感三消的論述如下:

燥火三消: 外感燥火,可能由於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、勞倦過度、房事不節、久病不愈、久服燥烈之品等因素導致。這會使燥火內生,灼傷津液,引起口渴多飲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祕結、舌紅苔黃、脈數有力等症狀。治療宜以清燥潤燥、養陰生津為主,方劑中常用知母天花粉湯。

濕火三消: 外感濕火,可能由於飲食不節、居處潮濕、涉水淋雨、久病不愈、久服濕熱之品等因素導致。這會使濕熱內生,灼傷津液,引起口渴多飲、小便短赤、大便溏泄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等症狀。治療宜以清熱利濕、養陰生津為主,方劑中常用三仁湯加減。

外感三消的治療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辨證施治。輕度病情可採用中藥內服治療,重度病情可採用中藥外用治療,嚴重病情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。

外感三消的預後通常是良好的。只要患者能及時治療並配合醫生的治療,大多數患者都能夠康復。然而,若患者病情嚴重且無及時治療,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,並在出現相關症狀時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