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嗽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外感嗽血是指因外邪侵入人體,損傷肺絡而導致的咳嗽帶血的病症。它在中醫經典《症因脈治》卷二中有詳細記載。

外感指的是受到外邪的侵襲。是指咳嗽的症狀。則是表示痰中帶有血液。

外感嗽血的病因病機主要是由於外邪入侵人體後,肺失宣降功能,導致肺絡受損,出現咳嗽帶血的症狀。

外感嗽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、咳嗽、痰中帶血等。

針對外感嗽血的治療,醫生會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,包括:

  1. 對於風寒外束肺熱內鬱的患者,症狀表現為發熱形寒、咳嗽、脈搏較大,宜清熱解表,常用瀉白散加入荊芥、防風、葛根等藥物。
  2. 若是風熱犯肺的患者,症狀表現為發熱口乾,脈搏較數,宜宣肺清熱,常使用桑杏湯治療。
  3. 若是燥火傷肺的患者,症狀表現為鼻乾咽燥,舌苔紅脈數,宜清燥潤肺,常使用清燥救肺湯。
  4. 如果出血較多,可以添加茅根、藕節等藥物。

外感嗽血的預後通常較好,但若治療不當或合併其他疾病,可能導致嚴重後果。

為了預防外感嗽血,主要應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,並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外感嗽血是中醫臨床上常見的病症,其病因病機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各不相同。因此,在診治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,以達到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