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腋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外感腋痛
外感腋痛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感受風寒、燥熱等外邪,導致腋下經絡氣血受阻而發生的疼痛。此證首見於《症因脈治·腋痛論》,屬於「腋痛」之一類,其病因、病機與外邪侵襲密切相關,臨床表現多伴隨相應的外感症狀。
病因病機
- 風寒外袭:風寒邪氣客於少陽經(如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腋下),或由表入裏,阻滯氣血,致經絡不通,「不通則痛」。
- 燥熱傷津:燥邪或熱邪灼傷津液,使局部筋脈失養,或熱毒壅滯於腋下,引發腫痛。
- 濕邪蘊結:濕性黏滯,若兼夾寒熱,可鬱於肌腠之間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形成腋下脹痛。
臨床表現
- 風寒型:腋痛痠楚,遇寒加劇,得溫稍減,或伴惡寒、頭痛、脈浮緊。
- 燥熱型:腋下灼痛,局部皮膚乾燥或微紅,兼見口乾、舌紅苔黃、脈數。
- 濕鬱型:腋下沉重脹痛,或伴有腫脹,舌苔厚膩,脈濡滑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外感腋痛,首重辨別外邪性質,以「祛邪通絡」為原則:
- 風寒證:宜疏風散寒,方用 柴胡桂枝湯 加減,或取少陽經穴位如 肩井、風池 配合艾灸。
- 燥熱證:宜清熱潤燥,方選 清燥救肺湯 或 黃連解毒湯 化裁,可配伍 液門、曲池 等穴瀉熱。
- 濕鬱證:宜化濕通絡,方用 羌活勝濕湯 或 三仁湯,針灸可取 陽陵泉、陰陵泉 以健脾滲濕。
與內傷腋痛之鑒別
外感腋痛多起病急,有明顯外感誘因(如受涼、曝曬),且伴發全身症狀;內傷腋痛則常因情志、勞損或氣血虛弱所致,病程較緩,需結合四診詳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