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鼻齆,又名齆鼻,是中醫病證名。指鼻塞、嗅覺失靈的病證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九:「鼻氣不宣調,故不知香臭,而為齆也。」

鼻齆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、風熱之邪,侵犯鼻竅,阻塞鼻道,影響鼻黏膜的正常功能,導致鼻塞、嗅覺失靈。此外,鼻齆還可由鼻腔局部病變,如鼻炎、鼻竇炎等引起。

鼻齆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鼻塞、嗅覺減退或喪失。鼻塞可為單側或雙側,可伴有流清涕、頭痛、頭昏等症狀。嗅覺減退或喪失則表現為對氣味的辨別能力下降或喪失。

鼻齆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鼻塞、嗅覺減退或喪失等。此外,還可結合鼻腔檢查,如鼻鏡檢查、鼻內窺鏡檢查等,以了解鼻腔黏膜的情況,並排除其他疾病。

鼻齆的治療以清熱解表、宣通鼻竅為主。可選用辛夷、蒼耳子、白芷等藥物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
鼻齆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保持鼻腔清潔,避免鼻腔感染。
  3. 積極治療鼻腔局部病變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鼻齆是一種常見的鼻部疾病,如果治療不及時,可能會影響嗅覺功能,甚至導致嗅覺喪失。因此,如果出現鼻塞、嗅覺減退或喪失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