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金津玉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外金津玉液
穴位定位
外金津玉液乃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《芒針療法》。此穴位於頸部正中線,具體位置在甲狀軟骨與舌骨之間的廉泉穴直上約1.5寸(約4.5厘米),再向兩旁各旁開0.3寸(約1厘米)處。在解剖學上,該區域分布有頸外動脈分支以及頸神經分支。
生理特性與經絡聯繫
從中醫角度看,外金津玉液屬局部奇穴,不直接歸屬十二正經或奇經八脈。但因其位置鄰近任脈廉泉穴,間接與任脈產生聯繫。任脈主一身之陰,其經氣與舌、咽喉部功能密切相關。
主治功效
- 語言機能障礙:對中風所致失語症有顯著療效,尤其適用於風痰阻絡型的失語
- 唾液分泌異常:可調節流涎症狀,平衡津液代謝
- 舌部病症:
- 舌面潰瘍(口瘡)
- 舌肌麻痹或痙攣
- 舌強不語
- 口腔炎性病變:包括各種口腔粘膜炎症
刺灸方法
臨床施治多採用針刺療法,常規操作為向舌根方向斜刺0.5-1寸深。在具體針刺時,需注意避開重要血管,手法宜輕柔緩進。從中醫理論而言,此處針刺可激發經氣,疏通舌部氣血,調和津液代謝。
理論機理
根據中醫基礎理論,該穴位的治療作用主要基於:
- 局部取穴原則:直接作用於舌咽部相關組織
- 經絡感傳效應:通過刺激可影響任脈氣機運行
- 氣血調和原理:改善局部氣血循環,祛除痰瘀阻滯
在臨床辨證運用上,外金津玉液尤其適用於風痰阻絡、氣血瘀滯型病症,對改善舌體運動功能、調節唾液分泌具有獨特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