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外經,解剖結構名。出《靈樞.刺節真邪》。指行於四肢和皮膚的經脈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:「……十二經脈,入府藏者,以為內經,行於四支(肢)及皮膚者,以為外經也。」《靈樞.邪氣臟腑病形》:「滎輸治外經,合治內府。」

外經是十二經脈的一部分,十二經脈是人體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包括十二條正經和奇經八脈。十二正經又分為手三陰經、手三陽經、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,外經屬於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。

手三陽經包括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,足三陽經包括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。外經是十二經脈中行於四肢和皮膚的經脈,包括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。

外經具有聯絡臟腑、調節氣血、防禦外邪等作用。外經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四肢和皮膚的疼痛、麻木、腫脹、潰瘍等。外經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灸、推拿、拔罐、刮痧等。

外經是人體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人體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。因此,我們要重視外經的保養,避免外經的病變。

外經的保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,不抽菸,不喝酒,適當運動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4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新鮮蔬果,少吃油膩辛辣食物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如果出現外經的病變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