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感吐酸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外感吐酸水,病證名。素有濕熱鬱結,復冒外寒所致吐酸症。見《症因脈治》卷二。症見發熱,嘔吐酸水,甚則酸水浸漬胃脘,吐出酸水令牙關酸澀不能合,脈多帶弦。屬本熱標寒之症,不宜驟進苦寒,治當辛散。脈弦數者,用防葛平胃散、家秘神術湯,甚者加梔子、黃連。脈弦遲者,用辛熱辛散,宜草豆蔻丸、薑桂大順飲連理湯。參見吐酸條。

外感吐酸水,是指素有濕熱鬱結,復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。其主要症狀為發熱,嘔吐酸水,甚則酸水浸漬胃脘,吐出酸水令牙關酸澀不能合,脈多帶弦。由於本病屬本熱標寒之症,故不宜驟進苦寒,而應以辛散為主。若脈弦數者,可用防葛平胃散、家秘神術湯,甚者加梔子、黃連。若脈弦遲者,可用辛熱辛散,宜草豆蔻丸、薑桂大順飲、連理湯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中對外感吐酸水的論述如下:

「外感吐酸水,由素有濕熱鬱結,復冒外寒所致。其症見發熱,嘔吐酸水,甚則酸水浸漬胃脘,吐出酸水令牙關酸澀不能合,脈多帶弦。治當辛散。脈弦數者,用防葛平胃散、家秘神術湯,甚者加梔子、黃連。脈弦遲者,用辛熱辛散,宜草豆蔻丸、薑桂大順飲、連理湯。」

由此可見,外感吐酸水的治療原則是辛散。若脈弦數者,可用防葛平胃散、家秘神術湯,甚者加梔子、黃連。若脈弦遲者,可用辛熱辛散,宜草豆蔻丸、薑桂大順飲、連理湯。

以下是《症因脈治》卷二中對外感吐酸水的古籍原文:

「外感吐酸水,由素有濕熱鬱結,復冒外寒所致。其症見發熱,嘔吐酸水,甚則酸水浸漬胃脘,吐出酸水令牙關酸澀不能合,脈多帶弦。治當辛散。脈弦數者,用防葛平胃散、家秘神術湯,甚者加梔子、黃連。脈弦遲者,用辛熱辛散,宜草豆蔻丸、薑桂大順飲、連理湯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