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外傷

病證名。出自《素問·移精變氣論》。

  1. 跌僕損傷:為損傷病證分類之一。泛指因外力撞擊、跌仆、挫壓、刀刃利器等因素,導致皮肉、經脈、筋骨受損的病證。臨床表現包括局部腫脹、疼痛、瘀血、活動受限,甚或骨折、脫臼等。中醫認為,此類損傷易使氣血運行不暢,經脈受阻,瘀血內停,故治療多以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、續筋接骨為原則,常用方劑如七厘散、復元活血湯等,外治則可選用膏藥、藥熨或針灸。
  2. 外邪所傷:相對於七情內傷而言,指六淫邪氣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自外襲人肌表、經絡所致的病證。如《傷寒論》之「傷寒」為寒邪外束太陽經,《溫病條辨》之「傷暑」為暑熱耗氣傷津。此外,「傷風」為風邪犯肺衛,「傷濕」為濕困脾陽,皆屬外感範疇。此類外傷多見惡寒發熱、頭身疼痛、鼻塞咳嗽等表證,治法以解表祛邪為主,隨證選用辛溫解表(如麻黃湯)或辛涼解表(如銀翹散)。

中醫對「外傷」的辨析,注重內外因交互影響,如《靈樞·百病始生》所述:「風雨寒熱,不得虛,邪不能獨傷人。」強調正氣不足則外邪易乘,故外傷治療亦需兼顧調護正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