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唇上下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唇上下好之中醫釋義

「唇上下好」為中醫診斷學中觀察口唇形態的重要術語,出自《靈樞·本臟》:「唇上下好者,脾端正。」意指口唇位置居常適中,不偏不倚,上下唇對稱勻稱,無高低傾斜之態。此類唇形反映脾胃功能調和,臟腑氣血充盈,屬中醫望診中「形神俱佳」的體現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脾開竅於唇
    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云:「脾之合肉也,其榮唇也。」口唇為脾之外候,其色澤、形態直接反映脾臟運化功能。脾主統血,氣血上榮於唇,故「唇上下好」者,提示脾氣健運,水穀精微輸布正常,肌肉得養。
  2. 經絡循行關聯
    足陽明胃經環口繞唇,手陽明大腸經亦交會於人中。唇形端正無偏,暗示陽明經氣血通暢,脾胃升降有序。若見唇歪斜或上下不對稱,則可能為經氣逆亂或風邪中絡之兆。
  3. 臟腑整體觀
    《靈樞·五閱五使》提出「口唇者,脾之官也」,然心主血脈、肝主疏泄亦與唇色相關。「唇上下好」不僅代表脾功能正常,更隱含五臟協調、氣血平和之整體狀態。

臨床辨識要點

  • 形態特徵:上下唇厚度比例適宜(通常下唇略厚於上唇),閉合時無隙縫,嘴角自然微揚,無單側下垂或緊繃。
  • 色澤輔參:雖「唇上下好」主論形態,然需結合唇色判斷。理想者當如《醫門法律》所述「唇色紅潤如朱」,若形正而色淡白或紫暗,仍屬病態。

古籍延伸論述
清代《望診遵經》進一步闡釋:「唇之上下,猶地之塍堮,端正則土德厚,偏傾則土氣薄。」強調唇形與「土臟」(脾)的對應關係,並提出觀察唇形可推測脾胃強弱及水濕代謝狀況。

此概念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的診斷思想,通過外在細微特徵窺探內在臟腑氣血盛衰,為傳統望診精微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