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推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外推雲

外推雲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見於清代顧錫所著《銀海指南》卷二,屬翳障類目疾。其特徵為翳膜自下而上漸侵黑睛(角膜),且病位偏於黑睛外圍,與「內推雲」相對。此症多因風熱邪毒上攻、肝經鬱火,或脾虛濕濁上泛所致,病機與臟腑氣血失調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熱外襲:風性上行,熱毒灼絡,結於目竅,致氣血瘀滯而生翳障。
  2. 肝火上炎:肝開竅於目,若情志鬱結化火,循經上擾,灼傷黑睛外圍。
  3. 脾虛濕蘊:脾失健運,濕濁內停,上泛目絡,翳膜因濕黏滯而漸生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翳膜形態:自白睛(結膜)下方始,呈片狀或絲縷狀向黑睛攀延,色多灰白或微黃。
  • 伴隨症狀:或見目赤澀痛、畏光流淚,甚則視物昏蒙;全身或兼口苦咽乾、舌紅苔黃(肝火證),或脘痞納呆、苔膩(濕濁證)。

辨證論治
中醫治療重整體辨證,結合眼部與全身症狀分型施治:

  1. 風熱證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,退翳明目。
    • 方藥:蟬花散加減(蟬蛻、菊花、木賊草等),或配合《銀海精微》拔雲退翳散
  2. 肝火證
    • 治法:清肝瀉火,活血退翳。
    • 方藥:龍膽瀉肝湯化裁,酌加谷精草、密蒙花等明目之品。
  3. 濕濁證
    • 治法:健脾化濕,升清退翳。
    • 方藥:三仁湯參苓白朮散,佐以蒺藜、決明子等。

外治法輔助
可局部使用中藥煎汁熏洗(如黃連、秦皮),或配合針刺攢竹、瞳子髎等穴以通絡消翳。歷代醫家強調,此症須及早調治,防其翳厚難撥,累及瞳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