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唇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唇青
證名,指口唇呈現青暗之色,屬中醫望診中病理性唇色之一。此證多因寒邪內侵,血脈凝滯,氣血運行不暢,致使唇部失於濡養所致。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:「唇青,舌卷,卵縮,則筋先死。」此描述指出唇青為肝經氣血衰竭之危候,與筋脈失養相關,屬「筋先死」之徵兆,反映臟腑功能嚴重受損。
病因病機
- 寒中血凝:寒性收引,易凝滯氣血。若寒邪直中血脈,或陽氣虛衰,陰寒內盛,均可使血行不暢,唇失溫煦而現青色。《醫學入門·傷寒雜症》云:「無色澤而唇青者,必是寒中。」強調此證與寒邪密切相關。
- 陽氣虛衰:脾陽不足或腎陽衰微,無力推動血行,亦致唇青。此類患者多伴面色蒼白、手足厥冷等虛寒之象。
- 瘀血內阻:氣滯或寒凝日久成瘀,阻滯局部絡脈,亦可見唇色青紫,甚則伴有刺痛。
臨床表現
唇青多見於陰證、寒證或危重症候。輕者僅唇色淡青,重者青紫晦暗,甚則唇甲俱青。若兼見胸膈滿悶、手足逆冷、舌淡苔白等症,屬「陰證」範疇,可選用理中湯(《醫學入門》)溫中散寒,健脾益氣。
相關證候辨析
- 唇甲青:唇青與指甲青紫並見,多為寒極或血瘀重證,提示氣血嚴重凝滯。
- 舌卷卵縮:伴隨唇青出現時,屬肝經氣絕之危象,見於《靈樞》所述「筋先死」之候。
中醫治療原則
以溫陽散寒、活血通絡為主。除理中湯外,寒甚者可加附子、肉桂;血瘀明顯者配伍當歸、川芎等活血之品。若屬陽氣暴脫之急症,需急投回陽救逆之劑。
古籍佐證
《醫宗金鑒》亦載:「唇口青黑者,寒極也。」進一步闡明唇青與寒邪深重之關聯。此證需結合四診,辨明虛實寒熱,以定治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